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中心思想主题》归纳,掌握课本基础!
- 语文
- 2023-03-19
- 1243
- 更新:2023-03-19 14:45:14

《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诗人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追求自由的渴望。《灯笼》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事物的特点。《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篇短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深广的科学视野和敏锐的科学眼光。《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这些岩石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变化的,是一种大自然的语言。《桃花源记》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了小石潭秀丽景色。《核舟记》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表现了作者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怀念情人。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有所建树。《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所做选择的原因、选择后的实际行动和“选择”对于作者的影响。《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壶口瀑布》借景抒情,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描写的是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一滴水经过丽江》描写了丽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民风质朴。《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虽有嘉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免责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部分资源采取捐赠获取下载地址的方式,本站不以此盈利,捐赠用于服务器及带宽支出。捐赠不视为购销关系的存在,本站亦不对资源的知识产权或其他问题负责,敬请悉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