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是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医书,成书于公元1347年。该书共五卷,由朱震亨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明代程充进行了校订。
《丹溪心法》分为100门,涵盖了外感、内伤、外证、妇科、幼科等各科病症,约有一百余种。卷首有“十二经见证”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医论,论述病证时先引朱氏原论,次则记述朱氏门人戴元礼有关辨证等方面的论述,并介绍治疗方剂。
朱震亨在书中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他“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主张“因病以制方”,反对拘泥于“局方”,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成为“滋阴派”的代表人物。
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如疏厥阴之滞、清阳明之热、行污浊之血、消肿导毒等,并附有具体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丹溪心法》问世后流行颇广,影响较大,现有多种明、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程氏称誉朱氏的学术经验“集先贤之大成”,确也并不为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