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亦称方技或术数,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化门类之一。方术主要源于先民的原始信仰和习俗,以探究“天道”或“天地之道”为核心,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医学、地理学、营养学、性学、植物学、化学、动物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方术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其方其法、其技其术,被古人统称为方术或方技。
在“二十四史”中,许多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被列入“方技传”,如医学家华佗和僧一行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古代的这些包含科学真理的方术,由于其先天的思维缺陷,充满了神秘主义和迷信色彩,严重限制了它的发展,最终导致中国在科技上落后于西方。
作为科技的代言者,方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古代,术数多由祝宗卜史执掌,方技亦由宫廷内官典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日者》、《龟策》和《扁鹊仓公》三传,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的《数术略》和《方技略》等。这些著作涵盖了天文、历法、五行、龟卜、杂占、形法、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多个方面。
《后汉书》的《方术列传》介绍了一大批方术专家,涉及的方术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逢占、日者方药、针术、导引、房中、服食和各种幻术等,可见当时方术之盛行。隋唐以后,方术更加盛行,著作更为繁多,特别是宋代以后的《道藏》,广收方术之书,使《道藏》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资料宝库。
在今天,方术已退隐让位于昌明的科学,但在中国民间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与古代方术有关的习俗。数十年来,由于方术自身的缺陷,方术被视为糟粕,视为封建迷信,或谣海黄色,这种看法实在是不足取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对之加以研究整理,去其糟粕,挹其精华,为我所用。
本书从中国古代的方术中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和科学价值的内容,分为十个方面加以研究论述。这种分法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分法,远不能全部概括中国古代方术中的方方面面。另外,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许多错误。这一点,还要请读者见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