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是一部北宋时期的重要本草学著作,由唐慎微编撰。此书是在《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两本书的基础上,经过扩充和调整后编成的。它最初被命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在宋大观二年(1108年)更名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并在政和六年(1116年)再次更名为《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后来,张存惠在重刊此书时,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内容逐一融入书中,因此改名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这本书共分为31卷,载有药物1748种。在药物分类上,它沿袭了《新修本草》的旧例,并对禽兽部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细分为人、兽、禽三部。每种药物都配有《本草图经》的药图,随后是《嘉祐本草》的正文及《本草图经》的解说文字,最后附有唐慎微续添的药物资料。书中汇集了前人关于药物的大量资料,引用了经史百家典籍240余种,其中包括了许多古代本草条文,如陈藏器的《本草拾遗》、雷斅的《雷公炮炙论》、孟诜的《食疗本草》和李珣的《海药本草》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医方,并注明了出处,是宋代本草学的集大成之作。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不仅在内容上极为丰富,其资料之广泛、体例之严谨,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以此书为蓝本。此外,后世在编辑古本草时,也多从此书中取材。
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1册、PDF、891M、可下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