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是阿道夫·希特勒的自传,由他口授,其同僚鲁道夫·赫斯执笔撰写,首次出版于1925年至1926年。这本书是纳粹德国的政治哲学与行动纲要,系统地阐述了希特勒的思想,包括他的极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的仇恨,以及他关于创建“第三帝国”的理想。书中充满了对日耳曼种族的优越论,主张通过扩张领土和增强军事实力来增强德国的国力。这本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时对德国年轻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纳粹主义理论最集中的体现,也是研究希特勒法西斯思想的必读书籍。
《我的奋斗》的成书背景与希特勒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当时德国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军士兵参战,战后因目睹德国战败后的惨状和《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款,逐渐形成了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他坚信,只有通过重建一个强大的德国,才能洗刷战败的耻辱,恢复民族的尊严。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希特勒开始口授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鲁道夫·赫斯则负责将这些口授内容整理成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1925年12月8日,《我的奋斗》第一卷正式出版。该书一经问世,便因其极端的民族主义立场和对犹太人的仇恨言论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然而,这并未阻止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崛起,反而使他们在德国政治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1926年,随着纳粹党势力的增强,《我的奋斗》第二卷也顺利出版。这两卷书籍的出版,不仅为希特勒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也为他日后登上德国政治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希特勒并未就此止步。1928年,他又开始口授《我的奋斗》续篇的内容,由马克斯·阿曼负责打字记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部续篇并未能在希特勒生前出版。直到30余年后的1961年,它才在西德得以面世,书名为《希特勒的第二本书》。
《我的奋斗》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强调民族主义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对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充满仇恨,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德国的敌人,犹太人是劣等种族。主张通过扩张领土、增强军事实力等手段来增强德国的国力。
这本书因其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成为了研究希特勒反动思想的必读之物,同时也因其极端的思想和言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反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