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学目标】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蚕。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
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课件展示蚕和蚕丝制品,提问学生:你们养过蚕吗?说说你们知道的蚕的情况。蚕是什么样的?怎样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呢?
2.学生相互交流,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蚕卵。
学生参照课本P22,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方法。一是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蚕卵;二是我们如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4)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2.为蚕宝宝建造一个“家”。
(1)教师课件展示建造蚕宝宝“家”的方法。
(2)教师明确养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蚕宝宝的食物以及打理蚕宝宝的“家”。
3.制定观察计划。
(1)教师提问: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我们应该做什么?
(2)学生交流后汇报。
(3)教师课件出示“蚕的一生观察计划”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教师指导: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适宜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
2.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更好。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板书设计】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观察蚕卵 颜色、大小、形状
画一个蚕卵
展示未完,请下载查看,包含多个不同版本的,请自行选择。
上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下一篇:作业设计模板(参考样式)
发表评论